「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」, 寶玉和黛玉的人間再相逢(壹)
寶玉和黛玉的確是別後再相逢,只是彼此來投胎時,都喝過了孟婆湯,前塵往事都忘記了,再一見面,只是覺得眼熟,心裡覺得親,卻不知道為什麼。
黛玉和寶玉的初次相逢,是在賈府。黛玉的母親早逝,她的外婆賈母就差人將她從蘇州接進京,來到賈府,在自己身邊養活。那時候黛玉大約是六七歲的樣子。在外婆賈母的房裡,她第一次見到寶玉。從黛玉眼裡看出去的這位小公子,面貌形容是「面如中秋之月,色如春曉之花」。黛玉當時便心驚:「好生奇怪!倒像是那裡見過的一般,何等眼熟到如此!」
寶玉也說,「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」,口氣十分篤定。賈母當然以為這是小孩子話,發癡氣,說你們倆自打出生就各在一地,林妹妹在蘇州,你在京城,路途遙遠,並不曾會面過。寶玉就又說了,這輩子沒見過面,可是看著親,面善,心裡就算彼此是舊相識了,既然是舊相識,在這裡又見到了,便是久別重逢。他還給這個小表妹送了一個小名,叫顰兒,形容她眉梢含愁,雙眸帶淚的那一種天然姿態。
這句「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」——是點題的,因為他們倆個人,的確是別後再相逢,只是彼此來投胎時,都喝過了孟婆湯,前塵往事都忘記了,再一見面,只是覺得眼熟,心裡覺得親,卻不知道為什麼。在紅樓夢開篇第一回,空空道人就交代了那塊寶玉的來歷。女媧補天時,鍛造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,那三萬六千五百塊都補天了,獨獨多出那麼一塊來,沒能派上用場,自然也就無用了,被女媧擱在天界的大荒山青梗峰下,無知無識,與天地同存。這段時間,想來是無比漫長的,女媧補天,正是大洪水氾濫的原始社會,我們對那段文明的理解就是大禹治水了,文明程度也僅是刀耕火種,結繩記事,直到這塊石頭傾聽一僧一道遊方歸來,閒談紅塵,石頭心生愛慕,渴望能下凡經歷紅塵繁華,而此時,世上多少個朝代已經完成了更替,他要投胎的去處,是人世間萬國來朝的中心之國,文明昌盛,詩書禮教世世代代。而他要投胎做人的地方,更是紅塵中的溫柔富貴之鄉,花柳繁華之地。
而林黛玉又是什麼樣的來歷,又如何與這塊通靈之石結緣呢?原來,黛玉是仙界的靈河岸邊,三生石畔自在生長的一株絳珠草,靈河邊有一座赤瑕宮,宮中的神瑛侍者在河邊走動,看見這株仙草姿態婷婷,枝葉芊芊,便很喜歡,每日裡以甘露澆灌這株仙草。那麼後來這株仙草知道神瑛侍者要下到凡間,就生念要追隨他下凡,把受了他的甘露都還給他。還什麼呢?還眼淚。
神瑛侍者下到凡間,就是榮國府裡的貴公子賈寶玉,因為他從娘胎裡出來,嘴裡便含了一塊晶瑩的寶玉,這塊玉的正反面都刻了字:莫失莫忘,仙壽恆昌,上方一橫聯:通靈寶玉。又因為在賈家按照輩份排序,他也恰好是玉字輩,他有一個早逝的哥哥名叫賈珠,有堂兄賈珍和賈璉,名字裡都帶了玉,他呢,不用另取名了,乾脆就叫做寶玉,這即是他的來歷。
而那株要還甘露的絳珠草呢,則投胎來到了蘇州一戶顯貴侯府,書香門第,且是父母的獨生女,備受呵護愛寵,林黛玉的母親姓賈,是榮國府的小姐,賈母的親生女兒。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,生在四代襲侯的侯爵府,到了林如海這裡,按照朝廷規矩,不再襲爵了,他自己卻是個極為進取的讀書人,正經科考出身的探花郎,官拜蘭大夫,也就是說,沒有世襲的爵位,林如海做的官也很顯赫。到了林黛玉六歲左右,母親過世,她父親又離開蘇州去揚州上任,是揚州鹽道命官。
而開篇的一僧一道,他們幻化萬千,時常出沒人間,無處不在,對因緣中人發出命運的預告。譬如黛玉年幼時,就有一個瘋和尚登門,對她的命運發出過警告,說這個女孩子要想一生平安,就不要見外人,永遠不要離開父母的身邊,如此方可保全她這一生。然而,因黛玉母親早逝,這兩個禁忌被打破了。黛玉六歲喪母後,旋即被外祖母賈母差人從蘇州接到京中,這也就是離開了父母,自然也就陸續見到了許多外人,那首當其衝的,就是她的表哥寶玉,她見到他,就是因為還甘露債的夙願所致。
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——生命都是有來歷的,每一個紅塵之中的生命,究其根本,背後都有其來源,也有來世間的使命、目的,而人與人之間的交錯,莫不是因為前緣。我們看寶玉,他的生命來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從開天闢地時就有他,他經歷了女媧補天,又經歷了天玄地黃的歲月悠悠,曾經是仙界的神瑛侍者,到清朝的曹雪芹筆下,成就這麼一齣小說,可見其悠悠歲月。而且,到末了,小說裡的賈寶玉,以及他對應的現實之中的康熙年間江寧織造府曹寅家的興衰故事,都經歷過了,完結了,人散場了。而這塊通靈寶玉,他歷劫完畢,又回到仙界,依然躺在大荒山青梗峰下。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yZ5eQBJF2X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