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鄂補續錯謬之一:人物年齡錯亂,思想深度削弱(捌)
我們今天所熟知的《紅樓夢》是120回的全本。前八十回為原作者曹雪芹所作,後四十回是乾隆年間,喜歡《紅樓夢》的書商程偉元和文人高鶚編輯補寫而成。
張愛玲曾概括人生三大恨:一恨海棠無香,一恨鰣魚有刺,一恨高鶚補紅樓。依我看,海棠無香,卻有絕色,海棠開時,春深似海,萬紫千紅,不香倒也不至於格外不行;鰣魚有刺,還有別的可吃,唯有《紅樓夢》,天地之間唯有這一部。所以這個補紅樓的過失、遺憾,是彌補不了的,沒有可替代的。
有一種來自香山腳下黃葉村曹雪芹故居的軼聞野史,說曹雪芹在去世前,其實寫完了紅樓夢。他死的時候身邊也沒什麼使喚的人了,又是住在窄門小戶聚集的平民區,周圍多是不識字的人,尤其是婦女。曹雪芹死了之後,好心的鄰居們就來幫忙料理喪事,有個大媽看他家徒四壁,空空如也,什麼都沒有,唯炕頭有厚厚一疊紙,好心的大媽就操起剪刀,把這些紙剪成了紙錢,燒了許多,出殯的時候又沿途撒。這時候,從北京城裡趕來參加葬禮的曹雪芹的知交好友,就有人發現那些紙是寫字了的,是紅樓夢的書稿!那個觸目驚心,痛心疾首!趕緊制止了好心的大媽繼續燒紙錢撒紙錢,但是呢,已經晚了,後頭數十回就這麼沒了。
這是一個軼事,但是熟悉紅樓夢的朋友們,一定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,這個情節相當的大觀遺韻,相當符合賈寶玉這個人。寶玉最怕的是經濟仕途和他父親,最不喜歡的,就是世界上有老婦人老婆子這回事。照他的說法,女孩子就是不蒙塵的光潔炫目的明珠,不染塵的,嫁了人就是蒙塵了,不但不再是明珠,而是死魚的眼珠子。到了中年老年,那一種埋汰腌髒,算計奸猾,簡直是美好人生的障礙!所以他少年時在大觀園,他住的怡紅院,都是不讓老婆子們進去伺候的。寶玉這個人物的原型,生平遭際和作者曹雪芹很相似,都是生於富貴優渥中,十多歲的時候家破人散,從溫柔繁華的熱夢裡給硬生生拎出來,扔到白茫茫大雪裡,在世上感受了無盡炎涼,當然了,也有一種史料說法,說這是曹雪芹以叔叔——評書人脂硯齋為原型寫的書。但無論如何,從創作的角度來講,若作者本人不具有寶玉情懷,是成不了這本書的。也就是說,曹公雪芹死後,書稿被當紙錢燒了的這番際遇,基本上,就是印證了他的說法——是寶玉平生最忌諱的婦人婆子,好心又辦了壞事,耽誤了這部書稿完整地流傳於世。我們說這是作者和人物業報有償也好,對婦人的鑑定不虛,著實成立也好,總之,八十回後的書稿,無緣後世。
對高鶚來說,補紅樓的初衷是他太喜歡這本書,他的寫作脈絡,也算得上盡其所能的遵循原著。每個創作者的下筆,都帶著他個人的信息、他的生活體驗和對於人生的智慧體悟。《紅樓夢》的前八十回,有豐富的人物,筆下的人物每一個人都有獨特形象和話語,但後來補寫的就明顯力所不及了。他的願望和任務,是完成這本書,使得大致的人物主角都有其結局。至於他沒有注意到的,沒有興趣的,或者是寫了又與原作相互矛盾的,那就一是忽略,二是刪改。
譬如寶玉房裡的一個丫頭紅玉,是個百伶百俐的聰明人,寶玉房裡的丫頭們都是人尖子,紅玉鬱鬱不得志,末了被王熙鳳要去自己身邊使喚了,同時紅玉和賈府的一位貧寒子弟賈雲彼此有情,這些人物,按照脂硯齋的說法,都是賈府被抄家,寶玉等人被下獄之後,會得大顯身手的角色。然而,續書者完全處理不了這根伏筆隱線,只好裝看不見,忽略不計。另一樁,就是刪原文。我個人很信服張愛玲的《紅樓夢魘》裡的說法,因為張愛玲自己是個寫作者,寫作者對文章的刪改之道是最為熟悉的,深諳文字刪改和填補,情節騰挪之術,這種經驗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本能。張愛玲是一個終生住在《紅樓夢》裡的人,而且她後來在美國的大學做學者的時候,在最好的圖書館飽讀古籍,她讀到幾乎所有古早版本的《紅樓夢》,她對《紅樓夢》的熟悉,是各個版本之間,哪個字不在原來的地方,她一眼看去就曉得了。所以她眼睛最尖,最能洞察哪些地方是被續書者補壞了的,哪個人物是本來沒有後來添補進去的。
最明顯的就是紅樓夢裡的人物年齡,完全是一本糊塗帳。寶玉的年齡忽大忽小,宮中的元妃賈元春,原稿中說她比寶玉大不了許多,姐弟情深,元春少年因才被選進宮,到了全本120回,補書的高鶚寫元妃死時四十三歲,那麼按照數學的加減法,寶玉也該是中年人了,已經是開篇時看破紅塵的甄士隱出家的年齡了,而此時的寶玉才中了調包計,稀里糊塗娶了親,這個年齡跨度完全對不上的。而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,被施了定身法一樣永遠長不大,書裡每次寫到她,都是一副懵懂小兒,被奶媽領著,時刻需要被照顧的樣子。脂硯齋點評本裡一開始就闡明,林黛玉六歲喪母,賈母旋即派人接她進京。而在120回的全本裡,黛玉初到賈府,王熙鳳問黛玉幾歲了,她答是13歲。故此張愛玲以她一貫的沖淡又譏誚的口吻反問道:從蘇州到京城,這路上是走了七、八年?在最初的脂硯齋重校紅樓夢的手抄本裡頭,是不曾有黛玉說自己13歲了這話的,顯然,是後來續書的人自己加上去的。
原稿裡說寶玉和黛玉小時候,是同息同住,同宿同食,形影不離的。這是只有很小很小的孩子,六七歲的孩子才會這樣的。寶玉比黛玉大一歲,十四歲的男孩和十三歲的女孩,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,是斷不會把他們放在一起住的。所以說,這個補書的人,沒補圓。當然了,擅長文字的人一般數學不好,也是個通病,譬如我們都很喜歡的電視劇《琅琊榜》,靜妃入宮二十多年,卻有個三十出頭的兒子,這麼大的缺口從小說原著到電視劇都沒改過來,可見寫小說的人對數字的確是不敏感的。而對比高鶚把原本可愛的賈母寫得老糊塗了,把原本笑倒一大片的諧星王熙鳳寫得一說話就讓人犯尷尬癌,數字不相符倒也不是第一罪狀。
這本書最寶貴的一點,是作者是在自家已經經歷過樹倒猢猻散的散場,充滿了悔過和反省,這種悔過全是關乎人的修為德行,以及對天命的領悟。這種反悔是赤誠的,無遮掩的,所以在書中,我們會看見很多令人怵目驚心的情節和筆觸。開篇第七回,寶玉跟著鳳姐到寧國府去,吃了晚飯告辭,眾人簇擁著上車,聽見院子裡有一個老人在叫罵,根據主人的解釋,我們知道了這位老人名叫焦大,是太爺手上留下來的老僕人,因他從小兒跟著太爺們出過三四回兵,從死人堆裡把太爺背了出來。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,有祖宗時都另眼相待,如今誰肯難為他去。焦大如今老了,在主人的眼裡是不顧體面,一味吃酒,吃醉了無人不罵。那焦大是罵什麼呢?他罵的是寧國府的主人賈珍和他的兒子賈蓉:「不是焦大一個人,你們就做官兒,享榮華,受富貴?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,到如今了,不報我的恩,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。」後頭罵得更是驚心:「我要往祠堂裡哭太爺去。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!每日家偷狗戲雞,爬灰的爬灰,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,我什麼不知道?咱們『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』!」當時,所有人對這老人的責罵是,焦大又吃醉酒了。王熙鳳則是吩咐人去把焦大捆起來,嘴堵起來,扔到牲口棚裡。
而石頭記甲戌本的側批是:忽接此焦大一段,真可驚心駭目,一字化一淚,一淚化一血珠。蒙本的側批則是:放筆痛罵一回,富貴之家,每罹此禍。就是說,批書人和作者是同一態度,他們都是在追憶,在追悔,在反省。他們對老家人的這段責罵回過神來,已經是家破人亡了,回想起這痛罵時,都是痛悔不盡的。我們要注意到,寧國府是賈家的家宅,賈府的祠堂是在寧國府的,過年時賈母率子孫拜祭祖先,也都是在寧國府的祠堂裡進行的。而祖宅的主人如此沒有德行,那闔府可能永保平安嗎?從天道來講,也是不可能平安無事的。
還是關於寧國府,甲戌本第十三回「秦可卿死封龍敬衛,王熙鳳協理榮國府」,現在市面上普遍120回的書目裡寫成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」。寧國府的一位最得人心的美女子,賈蓉的妻子秦可卿逝世了,是非正常死亡。和脂硯齋一起評書的畸笏叟,直接刪除銷毀其中大段的文字,不許流傳於世,以紅筆批註了「刪去天香樓一節,少去四五頁也」。就是說,關鍵性的故事情節,他都命令曹雪芹給刪掉了。畸笏叟是曹家的長者,笏呢,是官員所持的笏板,意思是一位曾經持笏的老叟,他在家族中具有權威,徑直刪稿,不許提及。為什麼?因為寫得太真實了,用畸笏叟的評語說,是作者「具菩薩之心,秉刀斧之筆,撰成此書」。可見作者曹雪芹對於家族的衰亡離散的結局,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一敗塗地的結局,他是有著深刻的反省的,這種反省也是為批書人所認可的。可是這種翻出來寫在紙上,公諸於世的往事,對於還活著的親人而言,無法承受家醜公布於世,甚至流傳後世的誅心痛苦與羞辱,要刪掉。所以,紅樓夢這本哭成的書,是作者的追憶和眼淚,也是評書人的眼淚,錐心之痛。同時我們能看出,作者曹雪芹在他自己的時代,在他相同身世的親人身邊,他是多麼勇敢,又是多麼孤獨。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wPoCsOOL0vI
Hello, World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