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 結為夫妻(柒)
張愛玲是舊式的大家族裡長大的,自小就在人心不古,又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生長,她深諳人性的多面性,除了敏銳的洞察力之外,同樣還天生具有著對人情世故和複雜人性的寬容,包容性。同時,張愛玲筆下的男女從來都不是單純的,她也從來不信任人性的單純,人也許是糊塗的,資質有限的,沒有能力做大壞事,然而呢,也絕不是單純的。所以,我們後世的人去看她早期的作品,譬如《留情》,她描寫一個擁有體面人生的男子,在冬天的黃昏裡,想到一輩子不和的妻子時的心情:「淡藍的天上現出一段殘虹,短而直,紅,黃,紫,橙紅。太陽照著陽台;水泥欄杆上的日色,遲重的金色,又是一剎那,又是遲遲的。米先生仰臉看著虹,想起他的妻快死了,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著死了。他和她共同生活裡的悲傷氣惱,都不算了。不算了。米先生看著虹,對於這世界他的愛不是愛而是疼惜。」在小說的末尾,她這樣定義情感:生在這世上,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。所以,後世的我們對她的文筆驚艷之餘,也會生出一種普遍的痛惜------寫出這些小說時,她纔二十出頭,她是怎麼知道這些的?她是怎麼了解這人心的滄桑的?「對於這世界,他的愛不是愛,而是疼惜」,這真的不像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能說出來的,然而,除了張愛玲,別人也說不出這樣的體悟來。
作為張愛玲本人,她從來沒有在現實中真的見識過忠貞不二的感情經歷,包括她父母的婚姻失敗,她和她姑姑都認為,父親這麼一個人,被母親拋棄是全不值得同情的。而人和人的際遇,莫不是因緣聚散罷了。她不信任男人和女人之間,有凝固的忠誠和真情。然而,我們在她所有的作品裡,都能感受到,張愛玲的天性裡是懷有一種赤誠的衷情的。她認為有目的的愛都不是愛。而且愛就是彼此最終極的一種佔有,所謂生是他的人,死是他的鬼,而且這種愛和熱情是有其本身的生命軌跡,也許遠遠超過人的生命和現實恩怨。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RwtmLyPI8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