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國往事ㆍ接駕
在脂批本80回原著裡,第十八回 賈元春歸省慶元宵,這一章節裡,闔府為迎接皇宮貴賓,從頭年的十月忙到來年過年,闔府管事的都忙得車軲轆轉,為了元宵節的賈府接駕。這一段文字,我們配合著脂硯齋的批注,讀來心得別有滋味,格外的心領神會。因為,這是作者一家人,共同的回憶。也是大清帝國,最華彩輝煌的篇章。我們得以讀到當日皇家出行,地方接駕的規格,禮儀,是一套華貴好看的儀式,規矩裡的好看,儀式裡的華美考究。
「展眼元宵在邇,自正月初八日,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:何處更衣,何處燕坐,何處受禮,何處開宴,何處退息。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等,帶了許多小太監出來,各處關防,擋圍幕,指示賈宅人員何處退,何處跪,何處進膳,何處啟事,種種儀注不一。外面又有工部官員並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,攆逐閒人。賈赦等督率匠人扎花燈煙火之類,至十四日,俱已停妥。這一夜,上下通不曾睡。
至十五日五鼓,自賈母等有爵者,俱各按品服大妝。園內各處,帳舞龍蟠,簾飛彩鳳,金銀煥彩,珠寶爭輝,【庚辰雙行夾批:是元宵之夕,不寫燈月而燈光月色滿紙矣。】鼎焚百合之香,瓶插長春之蕊,【庚辰雙行夾批:抵一篇大賦。】靜悄無人咳嗽。【庚辰雙行夾批:有此句方足。】賈赦等在西街門外,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。街頭巷口,俱系圍幕擋嚴。正等的不耐煩,忽一太監坐大馬而來,【庚辰雙行夾批:有是理。】賈母忙接入,問其消息。太監道:「早多著呢!未初刻用過晚膳,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,【庚辰雙行夾批:暗貼王夫人,細。】酉初刻進太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,只怕戍初才起身呢。」鳳姐聽了道:【庚辰側批:自然當家人先說話。】「既是這麼著,老太太、太太且請回房,等是時候再來也不遲。」於是賈母等暫且自便,園中悉賴鳳姐照理。又命執事人帶領太監們去吃酒飯。
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,各處點燈。方點完時,忽聽外邊馬跑之聲。【庚辰雙行夾批:靜極故聞之。細極。】一時,有十來個太監都喘吁吁跑來拍手兒。【庚辰雙行夾批:畫出內家風范。《石頭記》最難之處別書中摸不著。】這些太監會意,【庚辰側批:難得他寫的出,是經過之人也。】都知道是「來了,來了」,各按方向站住。賈赦領合族子侄在西街門外,賈母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迎接。半日靜悄悄的。忽見一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的走來,【庚辰雙行夾批:形容畢肖。】至西街門下了馬,將馬趕出圍幕之外,便垂手面西站住。【庚辰雙行夾批:形容畢肖。】半日又是一對,亦是如此。少時便來了十來對,方聞得隱隱細樂之聲。一對對龍旌鳳翣,雉羽夔頭,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;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,便是冠袍帶履。又有值事太監捧著香珠、繡帕、漱盂、拂塵等類。一隊隊過完,後面方是八個太監抬著一頂金頂金黃繡鳳版輿,緩緩行來。賈母等連忙路旁跪下。【庚辰側批:一絲不亂。】
一如評書人津津樂道的反覆點評: 非親身經歷者,不能如此一絲不亂的筆法。這樣的接待皇家的場面,若創作者和批書人不曾親身經歷,或對現場進行過詳盡的回憶和紀錄,大概是寫不出來這樣的詳盡的細節,一筆不亂,一筆不少。
想來當年的曹府,就曾經這樣接待南巡的聖駕。這樣的場面,不是我們以為的張燈結綵,鑼鼓喧闐,人頭濟濟,歡聲笑語,而是靜!靜極!整條街充滿了人,賈母賈政領著合族子弟親戚靜靜等候,打馬往來傳遞消息的太監,這盛大的排場,可謂繁盛,可謂炙熱如沸湯,然而,統統被一種遼闊的皇威所籠罩,每個人都是靜的,連騎馬的太監傳遞消息,也不是喧嘩,而是拍手示意。這樣的靜,真正的“大音希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