陌上花開,緩緩歸
唐之後,五代十國時期,江南杭州有一位男子,他的髮妻歸寧娘家,春暖花開時節,他觸景生情,對妻子深為思念,便寫了一封短箋,催妻子回來。信上這樣寫道:陌上花開,緩緩歸矣。
春回大地,萬物更新,江南地暖,山綿水軟,城裡鄉下,人家院落的嫩柳如絲,桃紅李白,田野上的油菜花黃,野花也開成了錦,溪水在山澗邊流淌,河邊花枝間墜落的花蕊,落進河水,花光水波,叮咚作響。這位男子心頭對妻子的種種掛念,唯有匯成一句叮囑:陌上花開,可緩緩歸矣——春光正好,你回杭州的阡陌路途上,滿山遍野花開成海,這般好花好天,所以呢,你慢慢地走,好好看花,莫要著急。
這位多情男子,便是五代十國時期,江浙地界的吳越王,錢鏐。
錢鏐一生,從出生到離世,在山水間留下了無數的傳奇,是錢塘潮起時的「三千強弩射潮低」的勇猛果決,也是「陌上花開,可緩緩歸矣」的溫柔多情。在五代十國的亂世,身為吳越王的他,庇護這吳越十三州的百姓,平安富足。這便是山綿水軟的江南,多情兒女留在時光裡的春光和佳話。
「陌上花開,緩緩歸矣」——正因為吳越王的這一句多情叮嚀,使得「陌上花」成為一個詞牌名,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,以此為題,吟詩作賦,千秋時光,累積下來的詩文,猶如滿目春光的田間阡陌,花枝照拂,每一枝都是春光。
蘇東坡有《陌上花》詩作:陌上花開蝴蝶飛,江山猶是昔人非。遺民幾度垂垂老,游女長歌緩緩歸。
而「蘇門四學士」之一的晁補之,在臨安古道目睹舊日吳越王的宮址,也曾賦詩:臨安城郭半池台,曾是香塵撲面來。不見當時翠軿女,今年陌上又花開。
雲母蠻箋作信來,佳人陌上看花回。妾行不似東風急,為報花須緩緩開。
年年陌上花,又是春光好,你看花了麼?當年的吳越王,他心中的癡情,依然癡心不改麼?而那位陌上賞花的女子,在她生命的記憶深處,依然記得這番叮嚀麼?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JVk_tCdZA7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