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,五四精神的實踐者(叁)

寶玉和黛玉之間,是不需要平常人的那套交流言詞,以及尋常的邏輯套路的

 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,是五四運動的最強有力實踐者,她長得很美,所以,張愛玲在自傳性質的小說《小團圓》裡曾經自嘲,母親這樣一個美婦女懷孕時,她在她的子宮裡一定深感窘迫。黃逸梵本人滿腦子新思想,看不上丈夫,於是與之仳離,也一併卸下教養兒女的責任,沒有興趣去做一對子女的母親。離婚後,作為一個自由而富有的女子,周遊世界,過了灑脫的一生,老死於異國他鄉,兒子女兒一個也不曾照顧上。

  黃逸梵出身名門,是清末長江水師提督家的小姐,嫁妝豐厚。她嫁給張愛玲的父親後,對這個丈夫諸多不如心意,卻和小姑子張茂淵意趣相投。因為這兄妹倆少年時便父母雙亡,所以她嫁過來,對這個小姑子是有多重身份的意味的,不僅僅是嫂嫂,長嫂如母,更是閨中密友,尤其黃逸梵很美,而張茂淵不如她好看。後來黃逸梵以陪伴小姑子出國留學的名義,自此擺脫了這樁婚姻。在法國時學畫畫,在徐悲鴻前妻蔣碧微的回憶錄裡曾出現過。張愛玲在文章裡說過,她從小到大都是以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母親的,母親代表著一切新的,自由的生活方式。而父親抽鴉片,娶姨太太,象徵著窮途末路的腐朽。張茂淵留學後從歐洲回到上海,黃逸梵也一起回來,和張愛玲的父親辦好離婚手續。而後又獨自出國,張茂淵則成為一名在洋行工作的職業女性,自己住在時髦的公寓裡,一直單身。幾年後黃逸梵再回到上海,住在張茂淵的時尚公寓裡。而這個階段,十歲出頭的中學生張愛玲,因為去看母親未報備,和後母衝突起來,被後母打了耳光,又被父親暴打一頓後關押起來,她為此重病一場,託賴貼身保姆悉心照顧,保全了性命,病好後,她伺機從父親家逃跑出來投奔母親,由此與父親後母家徹底斷了干係,父親將她所有的東西都發散給傭人,聲稱只當她已經死了。而從此,張愛玲便自然歸母親負擔的了。母親又是個學校迷,很有名校情節,自然要為她規劃出國留學。然而那階段,母親的生活情節實在太紛繁,注意力自然不能都在女兒身上,她對女兒的態度,也並非那種傳統的中國式的慈母,她很自我,有很多的情緒化,同時,她也有很多的約會。西式摩登公寓裡,總是下午茶,鮮花,茶點,以及,在約好的時間內按響門鈴走進來的男人。而這時候,女兒就需要識相地出門去,讓出空間給母親和她的男友。張茂淵白天都是出去工作的,這個自閉的小女孩並沒有能去的地方,她在公寓的樓頂平臺轉來轉去,風在空中荒蕪地吹過,太陽荒荒,她心裏激越地想著:是不是要從樓頂上一頭栽下去?才能向母親表明——她是真的不過意的!她不過意花她的錢,住她的公寓,礙手礙腳地妨礙她重建新生活。後來張愛玲成名後,曾經在文章裡苦澀地談到,和一個摯愛的人相處,熟膩到伸手去討要零花錢的地步,這絕對是一種考驗——即便是母親和女兒之間。

  她偷看過母親抽屜裡的信件,瑞秋在信上給遠方的男朋友寫信,報告每天的生活內容,不外是聚會或畫畫,慈善籌款等等名媛的日常生活,同時抱怨應酬太多,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讀書會,等等。這樣的信件是既矯情,又令人難過的,在瑞秋芳心柔曼的情感世界裡,是一個永遠在等待愛的單身女郎,沒有在不如意的婚姻裡努力脫身的經歷,也沒有一對離婚後缺乏管教的兒女做她的人生背景。她的女兒個頭太高,長相又不好看,性情太怪異,穿著後母給的舊衣服長大,心裡充滿了委屈,內心渴望母親彌補她重視她;她的兒子留在前夫家裡,飽受欺凌,被後媽和父親隨意撒氣,時常挨揍,前夫為省錢甚至不讓他接受新式教育,漸漸地越長越猥瑣,一個兒時人人稱道的漂亮小男孩沒有漂亮起來,而是淪為被眾親戚,包括自己姐姐所鄙夷的對象。她的後院哀鴻遍野,情傷處處。男人被她吸引,又礙於她是一位離婚婦人的身份,始終不能定下主意來娶她,她一直在男人堆裡打轉,無所歸宿。然而,當時的她活得很興頭,一徑扮演那個出身於前朝顯貴門楣,美麗,富有,神秘的,富有學識和才情的東方女子的角色。她鋪排的場面裡,並沒有這一雙拖油瓶兒女的位置,因無處被安置,張愛玲被推得扁扁地貼牆而立。

  看《小團園》裡,張愛玲的弟弟好不容易從父親和後母的家裡脫身,有機會來探望遠洋歸來的母親,那個充滿了西式派頭的母親,對兒子叮囑—你要去看醫生,要補鈣,要去看牙醫。你去某某路某某診所找某某醫生,去拍片子,就說是我讓你來的,帳單寄到我這裡來。這樣的隨口一說,簡直像足一個做慈善的闊太太的口吻。逆來順受慣了的弟弟,一味地諾諾應答,自然,空口無憑,他不會真的去找到某某路上的那個診所,和母親說的那個醫生的。這種漫不經心,臨時起意的母愛,讀起來,只叫人覺得滿紙荒涼,人生全無意趣。

  


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GPuvXzyPl6w
Previous
Previous

菜花黃

Next
Next

張愛玲的家世。晚清歷史裡的先祖。(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