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愛玲的家世。晚清歷史裡的先祖。(貳)

寶玉和黛玉之間,是不需要平常人的那套交流言詞,以及尋常的邏輯套路的

  在我第一次讀到晚清末年的小說《孽海花》這本書時,寫晚清最後一個狀元,名臣洪鈞和名妓賽金花的故事,書中情節起伏,引人入勝。然而,當我看到庄侖樵(張佩倫),才頓時激動起來----呀!這是張愛玲的祖父呀,他在這裡呀!張佩綸籍貫河北豐潤,張愛玲說那裏鄉野荒僻,「比三家村只多一家」,但張家也是書香門第,一路都有人讀書做官。張佩綸的父親是李鴻章的同僚好友,曾經官至安徽按察使,逝世很早。根據史料記載,張佩倫本人生於杭州,同治年間的二甲進士,年少便初試功名,24歲便為翰林院編修,他屬於當時官場中的清流一派。

  在《孽海花》裡,對於李鴻章和張佩倫的翁婿情份,是這樣說的。張佩倫在李鴻章的書房見到他嬌養在閨中的小女兒,驚鴻一瞥。在中堂的暗示下,他翻閱到小姐為他的遭際,而寫下的詩。當中那一句「論材宰相籠中物,殺賊書生紙上兵。」是深入肺腑的知己之言,格外地撫慰這位流放書生的心。他潸然淚下,充滿了對知己的感恩。於是有了後來的故事。

基隆南望淚潸潸,聞道元戎匹馬還!
一戰豈容輕大計,四邊從此失天關!
焚車我自寬房琯,乘障誰教使狄山。
宵旰甘泉猶望捷,群公何以慰龍顏。
痛哭陳詞動聖明,長孺長揖傲公卿。
論材宰相籠中物,殺賊書生紙上兵。
宣室不妨留賈席,越台何事請終纓!
豸冠寂寞犀渠盡,功罪千秋付史評。

  這樣的故事情節,還有這樣的詩文,都是身為讀者的我們所心領神會的。畢竟,在此之前,我們有《紅樓夢》,有《儒林外史》《老殘遊記》一路讀下來。府邸深沉的鐘鳴鼎食之家,失意的人總是要賦詩的,一心報國的書生們總是長吁短嘆的,而這樣的失意,也總是會被安慰的。這是我們熟悉的從前的中國的情節,我們對此,心領神會,照單全收。而在這樣的情節裡,還有一位溫婉可人的小姐,成為書生的賢妻。這就是張愛玲的祖父和祖母的故事。當時的張沛倫年將四十,原配病逝,留有一名兒子張志潛。而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耦二十出頭,但在當時的時代是屬於晚婚了。因為李鴻章寵愛女兒,兩個女兒都是留到很晚才出嫁。嫁的也都不甚合理,一個是嫁給年長很多的失意清流官員做填房,一個是嫁給了一個李中堂甚為欣賞的官吏家的公子,那位公子比小姐小了五六歲,據說小姐一輩子都被對方嫌太老。這也是張愛玲的小說《創世紀》裡頭的祖母紫薇的原型,祖父一輩子和祖母鬥氣,鬧彆扭,當年的老太爺,祖父的父親,最是敬重這個祖母,不敢當兒媳,而是一直敬奉為師妹的,也是因為家世實在太顯赫的緣故。

  有一本書,名叫《西洋鏡:海外史料看李鴻章》,是綜合收集了1876年----1900年前後,歐美各國的對華使團或媒體記者對於李鴻章的紀錄,從28萬字的報道、200張珍貴影像中,講述了李鴻章和他的家庭,其中就提到了李鴻章嫁女的顯赫場面。

  「所有的天津人都在為李鴻章女兒的婚禮而激動著。這場持續三天的婚禮將在這週舉行。這是今年的一樁大事兒。經過時,我看見衙門裡擺放著鮮花。有人告訴我,婚禮的禮物裝滿了三個房間。玉石、珍珠、寶石,以及大量的絲綢和絲絨已經送了過來。李鴻章是清朝北方貿易的監管者,所以所有大商人都給新娘送上了禮物。」

  「送禮物的方式是這樣的:如果是小物件就放在托盤上,一些大的禮物則放在籃子裡。托盤用紅絲綢蓋著,這在清朝代表著好運。此外,還有大量的禮物是每樣一件的奉上,意思是新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。根據清朝禮儀,衹有最貴重的禮物才可以送出手。

  「新娘子穿著大紅色禮服。據說她的頭上戴著非常沉重的珠寶,以至於在整個儀式當中,必須有人從旁攙扶。新娘現在23歲,據說長得很漂亮。清朝人跟美國女人一樣八卦。現在在上層社會流傳的說法是,李鴻章的夫人很反對這樁婚事。據說,當李鴻章跟她說要把女兒許配給張佩綸時,這位夫人給出了一番說辭,說新郎比新娘大20歲,而且沒有什麼官階。事實上,在幾年前新郎就有很高的官職,但在處理中法戰爭事務時,因為他的猶豫而失寵,被免了職。」

  在成為李鴻章的女婿後,因為避嫌,李鴻章反而不能格外地重用這位女婿。但豐厚的陪嫁,使得張沛倫夫婦隱居林泉精舍,渡過了美好的婚姻生活,他們生了一對子女,女兒張茂淵,而兒子,便是日後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。


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L09OsHIv0cM
Previous
Previous

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,五四精神的實踐者(叁)

Next
Next

所有的离去都不会再回头,所有的告别都不会再重逢(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