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質美如蘭,才華阜比仙。天生成孤癖人皆罕(廿貳)

hongloumeng22-ss.jpg

  妙玉這樣的人,品味自然是超凡脫俗。賈母帶劉姥姥逛大觀園的那一回,逛到她的廟裡來,她親自出來招呼賈母,沏茶吃茶,和賈母之間的幾句對白,被幾百年來的讀者茶客拿來津津樂道。這對白的雙方,都是過慣了好日子的老茶客,懂得吃茶,吃好茶,懂得什麼水土的茶,對什麼身份,什麼年紀,什麼脾胃,彼此的道理,片言隻語間,是多少代的富貴優渥,考究的教養和儀禮的沈澱。

  原文是這樣寫的:當下賈母等吃過茶,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。妙玉忙接了進去。至院中見花木繁盛,賈母笑道:「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,沒事常常修理,比別處越發好看。」一面說,一面便往東禪堂來。妙玉笑往裡讓,賈母道:「我們才都吃了酒肉,你這裡頭有菩薩,沖了罪過。我們這裡坐坐,把你的好茶拿來,我們吃一杯就去了。」妙玉聽了,忙去烹了茶來。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。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,裏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,捧與賈母。賈母道:「我不吃六安茶。」妙玉笑說:「知道。這是老君眉。」賈母接了,又問是什麼水。妙玉笑回:「是舊年蠲(juān)的雨水。」賈母便吃了半盞,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:「你嘗嘗這個茶。」劉姥姥便一口吃盡,笑道:「好是好,就是淡些,再熬濃些更好了。」賈母眾人都笑起來。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。

  這短短的一段話,卻是歷朝歷代為紅迷們所津津樂道的,因為愛茶,愛美器,享受日常細節趣味的人們,都在這裡讀出得遇知己的愉悅。賈母說,不吃六安茶,說的是六安毛尖茶,便是不吃綠茶的意思,因為她和劉姥姥都是老年人,尤其是酒後。而綠茶雖然味道甘洌,色青宜人,卻性寒,不宜於女性,尤其不宜於年老脾胃若的老年女性。而妙玉這裡敏捷地對答出,不吃綠茶,而是吃烏龍茶,是老君眉,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的茶,是消食養胃,茶性溫和,很適宜於老人的。賈母甚是滿意,轉而又問,煮茶的水,是什麼水?妙玉答,是天落水——去年收集的雨水。從前的人們煮茶,都是考究的,吃泉水,吃天落水。

  茶具是什麼呢?填漆小茶盤,明代成化年間出品的成窯茶盅。劉姥姥看過去的,賈府使用的物器,都是美器,譬如宴席上出現的黃楊木根雕的一套杯子,黃楊木是極其難長成的樹,木質堅固,有千年黃楊木之說,殊為難得。所以,家裏有那麼一套杯子,不是小心翼翼地收藏,而是隨隨便便就拿出來給劉姥姥使用,也是富貴久矣的人家,才有這種氣象罷。那麼妙玉這裡呢,每一樣物件,也都是價值不菲的,感覺這個出家修行的女子,在寺院裡,還是過著一種非常講究的物質生活,的確是「云空未必空」。她理解的修行,大概是放棄一些俗世裡的生活,並非全部。

  那麼客人們走了以後,寶釵和黛玉被妙玉留下來吃體己茶,那麼寶玉眼尖,也就跟在後頭,尾隨而至,蹭著也吃了一回茶。在這裡,妙玉說出的那一句飲茶的妙論:一杯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——也成為鑑定茶客品味的定論了。當然了,如我們這樣,每天吃茶要喝掉一二升水的癮君子,按照妙玉的定論,是每日裡作牛馬飲,自然是要被鄙視的,沒有資格品茶的。

  妙玉拿出來招待這寶釵黛玉二人的茶具,是相當考究的,給寶釵的是瓣瓟斝,給黛玉的是杏犀。瓣瓟斝這個拗口的茶具的杯底部,有眉山東坡的字樣「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」,說這個茶具是經過北宋蘇軾的手摩挲過的,那到清朝成這本書的時候,就全是古董了。反正這幾樣茶具,就夠後世的紅學家們考據個多少年了,還得去查詢史料做考據——北宋元豐五年的時候蘇東坡在哪,有沒有可能蹤跡到過秘府——如果沒可能,那妙玉是不是拿的是假古董?如果是假的,那曹公用在這裡是啥意思?是在暗諷妙玉的清高有假麼?可見呀,這幾百年下來的紅樓書迷,著實也是癡心人,夢裡再說夢,也是可憐這相通的一片癡心。

  



本文視頻鏈接:https://youtu.be/TkXKg-IhaIA
Previous
Previous

小滿

Next
Next

說什麼,天上夭桃盛,雲中杏蕊多?到頭來,誰見把秋捱過?(廿壹)